前麵說荀子作為儒家的思想。現在說說他作為儒家另類的思想:性惡論。
簡單地說,人性本惡,善是後天的修行。
李宗吾當是荀子知音。
荀子全書,最出名的是第一篇《勸學》,第一句即全文綱領“君子曰:學不可以已”,你是不是想到莊子的以有涯之生追無涯之學,殆矣?是的,這對難兄難弟的觀點長期是反著來的。
荀子為什麽向終身學習者致敬?因為人性本惡。換句話說不學習而遵循本性,就會是個大壞蛋。
荀子還有篇專門跟孟子對著幹的《性惡》。開宗明義第一句話:“人之性惡,其善者,偽也”。夠毒的哈,人天生就是壞蛋,善良都是偽裝出來的假象。
荀子的這個觀點注定不會上神壇,不被批鬥成思想的大毒草就不錯了。
但內心相信荀子的人卻不在少數。後世推行的“外儒內法”,拿著仁德道義在明麵兒上講,內裏的法家是相信人性本惡的。
“偽”字刺眼,要是有人這樣評論你你肯定憤怒。尤其加上偽善,聽起來倒不是坦坦蕩蕩真小人來得敞亮。但先別急反感。不管怎樣邊緣怎樣被排擠,你可以不讚同他的觀點,但諸子百家以學術水平而言沒有一個水貨。所以你可以靜下心去看看荀子怎麽闡述的。
和虛偽、愛裝的評價反過來的是坦率、耿直。
可是你真的喜歡後者嗎?
不偽天性的後者,不讀書或者說未被教化的人你隨處可見到的,熊孩子啊。熊孩子完全不掩飾天性,說話直來直去,做事為所欲為,既不考慮別人感受也不考慮行事後果,這就是率直的天性,你喜歡他嗎?
熊孩子長大了,如果未能學會“偽”,就會變成一個人人厭惡的大人,貪財好色,不擇手段,沒有公道良俗,以耿直自居,你還惹不起也躲不起。
荀子說什麽是“偽”?“可學而能,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。”“偽”就是後天習得的東西,比如仁義道德,比如文明禮貌。“偽”是個形聲字,你要是願意也可以當它是個會意字(其實它不是)。左邊人,後邊為,加起來就是人為而非天性。
下次繼續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